Liv' in peace
Liv' in peace -- 揮別城邦集團 詹宏志的「告別信」
2005/06/14 最近的新聞
以下為詹宏志的「告別信」全文:
親愛的城邦朋友:我要向大家道別了,明天下午將會有一場城邦為我辦的退休茶會兼記者會,我將在明天早上正式向董事會提出退休的請求,卸下城邦董事長的職務,也告別我多年來的出版人與編輯人的身份,我要去尋找一個全新的生活了。
這有點像是桑塔耶那說的「我與春天有個約會」相似的故事,我的確愛書也愛出版工作,我也選擇了它做為我前三十年的職業生涯(真的,從我第一個編輯工作算起,轉眼已經三十年了,吞噬我所有的青春,那真是太久了),似乎已經到了我應該輕鬆放下的時候,讓我重新成為一個純真的讀者和旁觀者,一種讀書活動裡最原初也最耐久的角色。
其實在城邦的這九年何嘗不是一場我人生的「意外旅程」?1992年離開遠流時,我以為我的出版生涯已經終結,我將以編書、寫作以及和朋友聊天,做為隱退後的習慣與嗜好。
誰知道塵緣未了,1996年初因著朋友的慫恿與我自己的好奇,讓我創辦了以及一系列新雜誌,1996年底又因著朋友的緣故合併三家出版公司成為城邦,之後一連串的奇緣奇遇,各位想必知之甚詳,但那都是意外與責任,並不是我原有的追求。
可能是在1998年的城邦股東大會上吧?我當時就曾經向所有股東表明,請他們諒解我的別有懷抱,我說我願意盡一切努力在一段時間內扮演一個管理者,使城邦變得更壯大也更專業,但我終究必須離去,因為我有更想做的事。
但什麼是合適的離去時間?我當時提了某些形式條件,如今看起來我早已經做到了我的承諾,我的年紀也讓我心慌,我是來到不可抵賴的兌現前夕了,也是到了該讓其他人一抒所長的時候了。
親愛的朋友,過去九年對我而言雖然是一場未曾計畫的意外,卻也是經歷了人生難得一見的景觀,風起雲湧新雜誌的創辦,創造力與大組織的架構實驗,網際網路的典範破壞,跨國公司的金融資本運作,華文世界的波譎雲詭,我是看到場面也學到東西的,我自覺是不虛此行的,其他的出版人應該有機會看到這些事,他們的啟發將會不同。
而我想像城邦做為一個有機的出版組織,在未來新人的理想與創意的灌溉下,是很有可能在兩岸三地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的。
我要感謝過去這些年來各位對我的包容,以及各位提供的讓我得以感到驕傲的貢獻,現在我要告別了,我們當然還會在人生轉角處以其他方式相遇,希望你們都能追尋到自己內在呼喊的生活,也希望大家能諒解並祝福我的選擇。
謝謝各位。
詹宏志 2005/06/14
詹宏志,城邦集團董事長。一個我不認識的人。
在這封信之前,抱歉,我見識淺薄:P,沒聽過這號人物;但從這封信之後,我開始欣賞這個人了。從google得知,他是一個專業編輯人(或說 作家);單單是一個作家的身份或許不足為奇,他是一個身處高位(董事長)卻仍在發表"想法"的作家。什麼叫發表"想法"? 發表想法是對單一件事,或整個社會現象提出一種新的觀察點、新的想法、或是多種舊想法的新組合。簡言之,他是個頭腦冷靜,有目標的傢伙。然後,為什麼我要post他的這封「告別信」呢? 因為他在這封信中,表達了足夠的"寬度",這是在最近的新聞中很少見的特色。"寬度"是種感覺 ("寬度"的相關知識,建議去看電影[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 (1996)]) ,有點像"瀟灑",在埋頭苦幹的當下,記得抬頭看看遠處的目標;甚至,會捨得拋棄一切物質或是非物質的好處,只為了自己的大方向。
下面是我從網路拮取的一部份,描述他為什麼選擇退休:
2005.06.16 工商時報 何英煒/台北報導
他在他的退休記者會上講了一個「一袋豆子」的故事,來解釋他離開的決定。他表示,義大利開國三雄之一加里波底,開國大業完成後,便拎著一袋豆子瀟灑離開,去過他自己的日子,並未進入執政團隊到達腐敗的地步。
有一天詹宏志在朋友的部落格中,看到十年前自己所寫的一篇文章「讀書的美好經驗」,馬上了解到這篇文章是「他自己十年前寄出去現在退回來的豆子」。讓他發現自己在集團中「大權獨攬」,忘了在適當的時候瀟灑離去。
所以這就是他的告別,一個很瀟灑離去、一個漂亮的眼光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