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December 01, 2006

浴室,才是辦公室

如果辦公室的用意是"產生點子"、"思考"、與"理出頭緒"的話,那麼,浴室正是不二之地。(放得輕鬆,沒有分心的玩具,只有自己、鏡子、和一缸溫度適中的水)以前,我總是在浴室中冒出很多新鮮點子;但踏出浴室後,在現實世界的刺激下,卻往往很難將它們尋回。以下是今天在浴室想到的/理出的頭緒:
Quantum information, Quantum computation, and Quantum teleportation. 是我計畫要讓自己專精的領域。
依照敝人目前的讀書進度看來,要在延畢後的一年考上研究所,機率不太大;當然,預想這些並不是準備放棄這條路,只是我今天在浴室中體悟到:我不能一直貪婪地讓目標物保持模糊,自認為如此設想才能不失掉任何可能的未來;取而代之地,我該設定一個清明(清楚明白)的標的,拼了命地努力到達,再向下一個標的看去。
什麼理由使我拋棄舊有的觀念? 答案是:抽象與真實的差異。
 抽象的東西,不是像我這種普通人能夠輕易把玩的。在這個"真實的"世界裡,我們甚至無法把太抽象的東西稱為"東西"(thing),因為很多太抽象的概念無法被比喻成我們所熟悉的任何東西。要稱呼它,還得先發明一些名詞才行。呼,老天啊,我才剛在學步,您就要我發明磁浮汽車嗎? 饒了我吧。這些玩意兒是留給爐火純青的聰明老手把玩的,我還有一堆功夫要練呢!!
 真實的東西,就簡單多了。說它簡單,也不能小看它。確切的描述,其實只要是能夠實際去實驗的東西,就是真實的。這也是從古到今,科學發展的根本:不能實驗出來,或是無法用邏輯推知的東西,人類社群就無法承認。懂了吧,它一點都不玄;它不是只架構在純數學上的結構,它是"真實"的,你可以用很多已知的方法,讓它顯現出來,加以研究。這才是我有機會玩到的東西。
抽象與真實的差異,怎麼能夠解釋我的問題? 是這樣的:
我原本的研究目標是"瞭解這個宇宙的結構"。在經過大量閱讀瞭解後,才知道這題目很大,太大了,大到太抽象,我也太天真了。想從物理的角度去研究,需要具有極為龐大的數學知識。在設立現階段的短期目標時,我不能咬著它不放,否則會先被它咬死。所以經過一番觀察後,還是腳踏實地地慢慢進化,會活得比較爽快。
(今天能產生這樣的結論,要感謝先人費曼。下午在圖書館不小心拿起原文版的"別鬧了,費曼先生"一書(原文比翻譯書好笑,想看的人練練英文吧),打發掉我大半的厭惡課本的時間;事後回家洗澡,在浴室想到:費曼這種能夠隨意地大談宇宙與哲學的科學偉人,不知道他的物理專業是什麼? 想到此一疑問,才發現,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從狹隘的專業領域開始玩起的。那麼我在幹麻?)


附:

Frustrated?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:
What do you want? What do you need? A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?
為自己建立一個有信心的計畫,是對負沮喪的良藥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